一、具体做法
1、坚持创新形式,强化理论学习。一是贴近生产实际,灵活组织形式。采用大集中与小集中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党员开展理论学习。根据党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从业特点以及居住地等情况将党员划分不同的学习小组,采取小规模、小时段、小讨论、小培训、小内容等“五小”方式组织党员学习。二是贴近党员特点,灵活学习方式。对村干部和在家党员,开展了辅学导学活动。对年龄大、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实行送学帮学活动。对流动党员实行邮学寄学活动。同时,开设了一个手机短信辅学平台,及时将学习基本内容和要求以短信的形式,发送给流动党员。三是贴近实际需求,灵活学习内容。突出学习原著这个重点,围绕*乡发展的实际需要开设“四色”课堂。“本色课堂”——读原著学原文,打好理论武装基本功;“绿色课堂”——积极推进“环境优美乡建设”。“金色课堂”——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实用技能技术培训,到农业示范基地进行实地学习;“红色课堂”——我乡系渡江战役第一船登陆点,乡党委结合纪念渡江战役胜利六十周年,组织70多名党员赴泾县开展祭扫活动,以进一步强化党员的理想信念。
2、坚持超前谋划,夯实活动基础。一是摸清底数,整顿组织。对全乡各类型党组织和参学党员情况进行了细致的摸底与登记,特别是对64名流动党员逐一建立确定了联系人。同时,对一些班子力量不强的基层党支部进行了整顿。二是立足乡情,确定主题。通过召开座谈会、下发征求意见函等形式,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确定了“坚持科学发展,建设美好*”的主题和“产业富乡、集镇靓乡、生态美乡、和谐兴乡”的实践载体。全乡各个参学单位围绕乡里的大主题大载体,结合各自实际,也分别谋划确定了具体主题和载体。三是健全组织,培训骨干。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同时,举办了骨干培训班,对包括各党(总)支部书记、文书等骨干人员进行了业务培训。四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在渡口码头等人口流动的密集地区制作大幅宣传栏,悬挂横幅,在交通主干道两侧刷写醒目的固定标语。还将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内容,编制成“三字歌”、“大鼓书”,到各村巡回演唱。同时,发挥广播、有线电视、宣传车等宣传工具的作用,全天候巡回播报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以及活动开展情况等,积极把活动从党内延伸到群众,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3、坚持突出重点,深入调查研究。围绕主题,拟定20多个调研课题,由班子成员自发领题,乡村协作开展调研。一是走进田间地头问。在全乡党员干部中统一开展了“十联五问”活动。期间,共走访农户1000多户,征求各类意见和建议50多条。二是邀请专家领导点。先后邀请县直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农业专家来乡实地指导,就*乡的集镇建设、特色农业发展、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进行把脉问诊。三是组织党员干部谈。开展“我为*发展献一计”活动,开设“村党组织书记论坛”。期间,共征集到建议40余件。四是发动广大群众论。为促使科学发展观这一科学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面向全乡群众开展了《居民行为规范》征集和讨论活动,编制*居民日常行为规范歌,并通过在公共场所张贴和组织学生吟诵等形式,进一步扩大宣传面。五是跳出本乡本土看。通过电话联系、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籍在外成功人士对家乡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同时,组织乡村干部到与*地理位置相似的江苏八卦洲、扬中学习考察,进一步启发党员干部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调研讨论活动的开展,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乡情民意的了解,进一步理清了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4、坚持发扬民主,深入检查分析。首先,广泛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