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拳击冠军赛、市青少年跆拳道冠军赛、外来创业者(新*人)体育竞赛、区第十四届运动会、天堂武会苏杭太极比赛、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站活动等20余项国际、省、市级体育竞赛与活动,促进全民健身活动深入开展。竞赛活动方面,水平不断超越。扎实开展青少年儿童业余训练,积极向上级体育部门输送体育苗子8人。建立青少年单项运动队,全年参加市各单项比赛20余项。积极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等省市体育竞赛活动30余项,获得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小学组团体第二、中学组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
三、以培育特色为核心,品牌建设持续深化
坚持挖掘特色、培育品牌,围绕“名人、名山、名水”,积极推进区域特色文化建设,切实在“三个依托”上下功夫:依托夏衍旧居,不断扩大“名人名居”效应。实施“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行动计划”,举办“亲近夏衍”电影评论征文主题活动。夏衍旧居全年接待参观1.5万人次,放映夏衍编剧电影15场,夏衍名人名居文化品牌建设有效推进。依托区域特色文化,加强品牌培育。围绕培育“一镇一村一品”,“欢乐文化周”等一系列群众喜闻乐见的基层文化活动不断涌现,“墙文化”、“亭、廊文化”、“石文化”等公共文化形态不断推陈出新。摄影、文学、舞蹈、音乐等作品创作获得全国、省、市奖项40余个,区钱江影会、钱江文学社、钱江书画社、文化交流协会、武术协会、钱江新城体育俱乐部等社团组织依托自身优势,广泛开展各具特色的群众文体活动。依托区域历史文化,扎实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杭罗织造技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笕桥历史街区文化碎片拾补取得新进展,启动抗日军事博物馆、农具博物馆及戴进纪念馆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开展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统计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6944条,确立项目800个,完成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申报。评选、公布区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项。出版反映*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学专著《*传说》,成为*地区正式出版的第一部民间文学作品。
四、以有效监管为保障,文化市场有序稳定
坚持规范发展、繁荣发展,创新监管举措,落实监管责任,健全监管制度,着力在“三个促进”上下功夫,确保文化市场繁荣稳定。坚持服务市场,促进文化市场繁荣发展。全年受理审批事项“网吧”24家次、音像制品5家、娱乐场所6家次、出版物(电子出版物)48家次、打字、复印24家、文艺表演团体1家、外地演出团队演出审核95家次、演出198场。坚持依法行政,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继续加大联合执法力度,规范日常审批,强化日常监管,开展无证照电子游戏机和“黑网吧”、“迎奥运保平安”、“十小”行业小音像店(网吧)、歌舞娱乐场所等20多项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各类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培训,举办普法宣教班4期,培训人员400余人。坚持监管并举,促进文化市场有序发展。全年出动执法396次,开展检查2615家次,收缴非法音像制品61633张,非法图书、报刊23135余册(张),查扣非法电子游戏机、赌博机(电路板)共285台(块),会同有关部门办理文化市场大、要案6件,查处、取缔涉及文化的无证、无照非法经营活动322家次,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1件。受理、核查和处理各类举报83件,举报查处率、结案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