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件,共整合各级投入25亿元以上,为民办实事100件。涉及民生工程的经费,即使是拿出政府“压箱底的钱”,也要确保承诺的事兑现、说出的话算数,使民生工程成为信用工程、民心工程。二是尽最大的努力解除民忧。对群众的生存、生产、生活、就医、就学、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高度关注,尽力解决。坚持把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解决农村贫困户、受灾群众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在就业、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https://
年,市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群众就业、增收、创业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就业、支持创业、促进增收的措施。近50万春节期间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370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在市政府确定的33件为民实事中,有新招录1000名医务人员和1000名教师、改扩建40所农村敬老院、改造学校危房、向城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发放价格补贴1万户以上,等等。 年,继续加大解除民忧力度,加大民生自选动作,加大关爱弱势群体和公共福利。三是尽最大的可能保障民安。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尽最大的可能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年,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4%和7.6%,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稳定。在全省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测评中名列第三。 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视察九江时赞叹的说:我在九江感受到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3、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建立民声通道,受理群众诉求。百姓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小事”,承载着民生,凝聚着民心,体现着民意,百姓的诉求、建议能否畅顺,是一个地方和谐、稳定的坐标系。听得进来自群众的各种声音,包括意见、建议和批评,将群众视为亲人,是浓厚亲民之情的必然动作,更是党和政府具有人民性的实质所决定的。一方面,全力打造畅通的“民声直通车”。 年3月,市政府依托通讯技术平台,在原有市长热线的基础上,与中国移动九江公司共同打造全省首家服务平台--市政府民声直通车受理中心,按照市政府总值班室电话和传真、市长热线电话和市长手机、信箱、网络信息和广播、电视信息、实体信件和信访局转办件及接待群众来访诉求“六个类别”,实行当天、一周、15日、30日、60日“五个办结时限”,分部门办公室主任(经办人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市长“四个层级”自动升级处理诉求,建立一个以诉求信息自动化处理为主体的平台,使政务热线成为“统一接受、分类受理、快速反应、限时办结”的诉求处理体系。
自 年3月开通的一年时间,共受理市民的建议、咨询和诉求6424件,直接办结回复市民的4727件,转部门办结的1659件,办结率99.4%,得到市民百姓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今年3月,结合民声直通车办理工作,我们又建立了回应引导网络舆情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重点关注和掌握好社会舆情信息,对网民咨询、求解、质疑类的留言、跟贴及时收集、整理、归类,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做好政策宣传、解释说明、释疑解惑文稿起草工作,及时跟贴,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及时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其中属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转民声直通车平台办理,尽快解决落实,发挥互联网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造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