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贺喜迎改革,满面桃花唱千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特别是凤阳小岗村提出了“包产到户”的春风吹向全国吹融了农村多年的冻土,激活了农村发展的源源动力,为农民的增收迈上快车道,在改革春风的滋润下农民真正让“脸朝黄土,背朝天”成为历史。元疃镇的农村发展更是在这场改革中全速起航。2010年上半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3560元,同比增长2.2%。取得成绩同时更要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切实抓好各项支农、扶农、富农政策落实,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农民收入保持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让幸福之花在农民的脸上开满!
一、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元疃镇从十个村中挑选出经济情况较为平均三个村,每一个村抽样调查10户农村住户每月对其家庭生产、经营、消费进行调查。农民的收入主要有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一)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主要渠道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村人走出去到发达地区打工,改变以往卖农作物为主要收入来源模式。2010年上半年元疃镇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167元,人均工资性收入占现金收入的62.6 %;其中外出务工收入为1256.3元,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898元,工资性收入已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渠道。
(二)家庭经营收入
随着城市圈辐射力作用以及乡镇涉农企业大力兴办,逐渐改变着农村家庭经营收入结构。2010年上半年元疃镇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为966.69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292元,第二、三产业收入673.21元,占家庭收入69.6%。由此可以看出第二三产业已逐渐成为家庭经营收入的主体。
(三)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
随着人们理财意识增强以及国家的一些补助,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呈逐年增长趋势,日渐成为农民增收的又一保障。2010年上半年元疃镇农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12.2元,转移性收入为33.25元。
二、农民增收的主要原因
(一)劳动力转移带动作用强,成为增收的主旋律。
随着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完善,取消各地对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歧视性政策,消除城乡壁垒,让农民进城务工经商,使农民真正享受与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引导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与农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农村富余劳动力由种植业向多种经营、乡镇企业、城市转移,农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使得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旋律。(二)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成为增收的新亮点。
随着国家对农村产业化提供大量政策、资金支持,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已经成为带动农民增收的最大亮点。一是各级政府集中力量培育和扶持规模较大和带动辐射能力较强的龙头企业。二是努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在项目的选择上要积极发展粮食、肉奶、瓜菜等农产品的深加工业。使得农民不仅仅依靠种植业,逐渐改变农民的种植模式,不断以经济作物为主导,成为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