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办税服务厅改善服务交流材料

,今年 月根据上级精神,推行了“一窗式”的管理模式,纳税人只需在一个窗口就可以将原来需要分别在三个窗口办理的业务一次办完。同时根据表表对比的需要增设了一个比对异常窗口,专门处理纳税人申报数据与金税认证数据不相符的情况,大大提高了办税效率.

7.灵活服务.

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问题,要求灵活处理,比方说停电后不能进入系统,纳税人急需领购发票,我们只要手续健全,先手工将发票卖给纳税人,来电后再输入系统.纳税人来上门缴税,我们先将现金和支票收下,帮纳税人把钱存入银行,然后将开具的税票及时送到纳税人手中.

8.监督服务.

为了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每个窗口都放有服务指南和意见簿,欢迎广大纳税人提出意见,将我们的服务置于纳税人的监督之下.

三.演好角色,在规范操作上寻探最佳点

1.人机合一,努力追寻有效办法.

由于ctais系统查询功能比较单一,一次性不能查询到领导所需要的各种数据,我们采取了人机结合的办法,用了两天时间组织了10多人将各分局税务主管官员集中输入系统内。同时对每笔企业申报征收的税款用手工方式登记,以便及时了解企业的申缴欠情况。对个体户征收情况,对没有征收点的分局,每月打印一套完整的征收清册并拷贝软盘.这一作法是目前人机结合的最佳办法.

2.协同作战,坚持做到优势互补

每月10号以前,是办税厅工作最忙的时候,除了把各分局预储税款的票开出来,还要负责上门缴税工作.为了及时开出税票,不耽误各分局办税人员的时间,申报征收岗的同志是废寝忘食,经常是边啃烧饼边开票。其它岗位的工作人员发扬团结协作精神,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主动帮助撕票,分票,打票,盖章……总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打造整体形象.如:专拣重担,工作负责的”党代表”  ;微笑服务,纳税人亲切地称为”发票姐姐”的  ;头脑灵活,顾全大局的”内当家”  ;舍小家顾大家无怨无悔的“业务精”  ;身兼多职,任劳任怨的”实干家”  ;默默无闻,兢兢业业的“孺子牛”  ;勤奋好学,追求上进的”小不点”  。一年来,办税务服厅受理企业申报  次,征收税款 万元,收取滞纳金 户,计  元.开具税票 万多份,办税税务登记  户,收以两费 元.发售普通发票  多本.

3.严格执法,始终坚持阳光操作

一是防止增加新欠。配合”一窗式”管理的需要,我们积极督促企业按期申报和缴纳税款.对于逾期不申报不缴税的行为严格进行处罚和加收滞纳金.对企业当期实现的税金一律要求全部清缴入库,申报不能及时入库的,我们及时向各分局反馈信息,督促税款入库.对于有陈欠的我们做到先缴陈欠,再缴本期税款.二是抓好纳税申报数据审核,按照新的纳税申报要求,对申报表的各种报表,增值税专用发票抵扣联和其它申报资料严格进行比对,发现申报不真实,不规范,资料不齐全,有逻辑错误的一律退回,并责令企业限期改正,杜绝企业提前抵扣税款,虚假抵扣税款,有效遏制了偷漏税款现象.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秉 公执法,不徇私情,充分体现了阳光操作,做到了让领导放心,让纳税人满意.

4.献计献策,恪尽职守当好参谋

办税服务厅既是一个”作战部”,也是一个”参谋部”,对外要竭尽所能地保证税收收入全额按时入库,对内要为领导及时提供各种数据,适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地税机构提高信息水平交流材料
       法院审判监督交流材料
       农村职业学校交流材料
       解决部门间矛盾交流材料
       强化执政能力交流材料
       加强全民创业交流材料
       做好弱势群体工作交流材料
       电力局构建诚信单位交流材料
       转移农村多余劳动力交流材料
       发票管理交流材料
     
    政府管理委员会民主生活会自查自…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评议制度
    县委十届七次全体会议结束时讲话
    民政局长团拜会致辞
    知识就是力量
    财政局加强预算教育计划
    应用活性炭吸附法改善室内空气品…
    如何加快通过招拍挂取得工业用地…
    音乐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乡村卫生服务管治实施意见
    开展文明行车服务活动方案
    服务业发展工作意见
    提升民情服务工作意见
    共建服务群众促和谐工作意见
    优秀护理服务工作意见
    冬日无闲服务活动工作方案
    党员志愿者服务安排意见
    开展集中服务实施工作方案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