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充分发挥文艺下乡的辐射作用。县文体部门紧密配合县委、县政府阶段性的中心工作,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深入乡镇村组,广泛宣传农村税费改革、查禁“六合彩”及其他聚众赌博、新农村建设等新精神、新政策。各乡镇也组建了各种形式的文艺队伍,五里镇的锣鼓队、石南镇的龙灯队、关刀镇的彩船队、隽水镇的鼓号队、花棍队、腰鼓队、舞蹈队等十多支演出队伍,巡回演出,相互交流,丰富了群众的生活。县花鼓戏剧团每年下乡演出近300场。隽水镇秀水社区文艺宣传队每年义演达60多场。三是充分发挥健身点的带动作用。我县在城区设立了10个健身点,配备了全套健身器材,居住在健身点附近的群众纷纷加入健身行列。我县每年都举办一次万人万米长跑、篮球等田径比赛,促成了全民健身热潮在我县的形成。
四、将乡风文明建设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未成年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对于提高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净化未成年人学习生活环境。对全县200多所中小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厅及其他娱乐场所,开展经常性的整治,坚决取缔违规经营户,消除安全隐患。开展“扫黄”、“打非”行动,收缴非法出版物,查处接纳未成年人消费的娱乐场所。二是帮助“留守家庭”。我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8万多人,因此出现的“留守家庭”很多。通过县文明办、教育、团委、公安等部门积极参与,开展“三个一”活动,要求每人帮好一个留守家庭,资助一名留守学生,转变一名留守差生,全县有2000多名留守学生在这项活动中得到了帮助。三是实施“春蕾计划”。由县妇联牵头,在女客商、女企业家、女能手、女党员、女干部中广泛开展与“春蕾女童”手拉手结对活动,两年来共帮助200多名贫困女童重新走进校园。“春蕾计划”的实施,既激发了社会各界对公益事业的热心,也使“春蕾女童”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四是组织“青年志愿者行动”。为了满足山区儿童的求知欲,团县委组织有一定特长的青年志愿者利用节假日深入到全县偏远地区,对山区儿童进行普通话、文艺才能、美术知识、体育技能、电脑知识和“两小发明”等方面的辅导。目前已有160多人加入青年志愿者队伍,深入山区开展活动,8次对2000多名山区儿童进行辅导,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五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组织青少年学生参观黄袍苏区、麦市天岳抗日遗址等基地,有计划地对他们进行军事训练,邀请老英雄、老战士讲座,努力提升青少年一代的思想道德素质。
五、将乡风文明建设与地方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广大群众的意识和精力凝聚到经济发展上来,力求以文明的乡风促进经济的发展,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提升乡风文明的程度。在招商引资上,我们抓住通城人重乡情、亲情、友情的特点,大力实施“回归工程”,近两年的“回归工程”项目个数占招商引资总项目数达到90%以上。在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上,我们引导广大群众认清通城的现状,认识到招商引资对通城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形成“人人都是环境”的共识。特别是通过开展评比“文明乡镇”、“文明村组”、“文明农户”,制定村规民约,群众自觉维护发展环境的意识大有提高。隽水镇新塔村毗邻隽水经济开发区,以前村组扯皮、强装强卸等现象较为突出,现在大有好转。在培育乡村主导产业上,我们找准乡村特色,准确定位,使群众在产业发展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自觉维护产业的发展。塘湖镇出产水泥石灰,该镇群众从中获取了工作岗位和经济利益,都能自觉地维护矿山开采和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