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有这个要求,立意即确立写作意向,是表述自己的思想认识,是展示自己的情感意向 。"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作文立意的四字诀为:准,切题不跑题;深,深刻不肤浅;稳,稳妥不走险;新,新颖不俗套。为此,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作文时多想想,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话题作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果(会怎么样)、法(怎样才能)的揣摩;对于话题进行情理的联想。尽可能把应想到的角度都想到,以期寻求更多更新的角度,多中选稳 ,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象奇特又合情理,夸张、渲染、虚拟、联想到位而不过头,反弹琵琶要自圆其说;材料要保持 一定的"鲜"度,见解也才能别具慧眼,才能给阅卷人以新知,才能让在文山题海中遨游的阅卷人兴奋起来;体式要注意嫁接、衍生、翻转、脱胎,显示"新"意。
文题(二)是典型的给材料作文。这类作文首先必须要读懂材料。给材料作文的材料本身包含着深刻道理,那么读懂材料就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审题变为审材料。本则材料共四句话,分为两段。第一段通过对话叙述了雕塑家成功的秘诀在于“将它多余的边边角角去掉而已。”第二段指明写作的内容:你如何“雕塑”自己,以便“获得完美的自我”。文章揭示了不断修正自己和不断完善自己的辨证关系。这两段是我们学生作文的立意基础。其次,必须要“保持一致”。这里所说的一致,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我们写作确定的主题要同材料的立意指向保持一致,另一方面是我们写作所选择的材料应与主题保持一致。第三,必须大题化小,小题大作。命题者所给的材料所包含的哲理都是大道理,要求我们写作者全面深刻地阐述这些大道理是强人所难,因此,要把自己熟悉的社会生活与大道理联系起来,做到大题化小;然而,这并不是允许我们肤浅地、简单地分析问题,相反,给材料作文所要求的是从生活实践出发,从小事情、小问题中发现大道理,阐述大道理,也就是分析问题应深刻一些、尖锐一些,这就是小题大作。“大题化小”的“大题”指大道理;“小题大作”的“小题”指写作的题料。 第四,必须把握“写作要求”。“给材料作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例如对作文的内容、文体、题目、字数等。写作时必须把握住这些要求写作。 (陆可爱)
《梁祝》让我陶醉
考生 张扬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籍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