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上,在一个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语文老师在给我们复习《元日》,老师面带微笑地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王安石是在什么时候写这首诗的?”大家都苦思冥想,我从容地回答:“这是在他刚成为丞相准备变法的时候写的诗,那个时候刚好是春节。他想要表达变法的踌躇满志的心情”
老师接着又问出了第二个问题:“同学们你们为什么喜欢这首诗?”这个时候同学们又有点傻乎乎的了,他们面面相觑。这时我又可以侃侃而谈了:“每年元旦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新桃换旧符”与首句爆竹送旧岁紧密呼应,形象地表现了万象更新的景象。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诗人。他的不少描景绘物诗都寓有强烈的政治内容。本诗就是通过新年元旦新气象的描写,抒写自己执政变法,除旧布新,强国富民的抱负和乐观自信的情绪。”
当老师惊讶地问我:“你为什么会知道这么多?”我就可以自豪的说:“因为我经常看网络资料,对王安石也很感兴趣。”老师鼓励我:“能不能让大家一起交流?”我自信满满地说:“我非常愿意!”
第二天语文课上,在老师的引领下,我和同学们一起欣赏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天夺不待老,还能使人悲。”“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朗朗书声飞向校园的天空。
不久,在实验中学的校刊上,我和同学们发表了一篇小论文:王安石的改革与诗歌中的表现。
这就是我的初中生活的一个一个美丽的侧影,它是那样的生动活泼,充满朝气。展现了我和母校共腾飞的风采。
【篇二:我的初中生活】
忆起第二次月考时的情景,我的心颤动着。
“你第一次的考试,科学的成绩很不理想,希望在第二次月考时给挽救回来!”班主任带点命令的口气对我说。我勉强得点点头,心里却这么想:诶——科学是我的克星,我是注定敌不过,胜不了它的!
回到家,我拿起科学书,正如“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我放下书本埋怨起来:“理科不行就文科嘛!班主任真是的,科学考不好压根没什么大事的!”于是,我烦闷的心结就被这几句不争气的话给硬生生地剪开了。我打开电脑,在虚拟的游戏中度过了本该紧张的一夜……
第二天,我犹如身经百战又屡战屡胜的大将军,昂着头,挺着胸,迈进了第一“战场”。
“开战”了,我手握利剑,奋勇杀敌,却无心照料我受了伤的“身”和我的战友“剑”。
战了三百回合的我最终败在一名叫“科学”的敌将手里。
等我醒来已是在家中。
考试后的第一天,我仍然像往常一般进入校园,班主任再一次把我叫如办公室。她生气地说:“你怎么搞的!最拿手的语文只有93分!还有科学,英语,数学都在退步!好好反省反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