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世界里都有一些平凡的人的出现,他们交织出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题记
年迈的老人本应在家安度晚年,但却有一些人为社会献出了自己的黄昏,把自己的热情与生命撒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初日升腾。披着蓑,带着笠,他们以扛着工具向太阳的另一端走去……
一天上午,我独自漫步在公园里,幽静的小路上还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哦,露珠还在叶片上流连呢。春日的上午充满了宜人的幽香,春草也转出了土地,展现自己的美丽,一片祥和之态,令我更加不舍离去。这时,晴朗的天上灰暗的云朵在缓慢的聚集着,阳光黯淡了。这时,我在离去的路上恰巧碰见了一个身着橘色衣服的老人,仔细一看,结果是个年迈的环卫工人。也没多想,我自顾自的走着。这时,老人抬头看了看天,他那双浑浊的眼睛好似能看透一切,他伸出他那双布满冻疮的手拍着身上的灰尘,他那微驼的背已经掩饰不了他的沧桑。可老人仍然干着活,出于好奇,我放慢了离去的脚步,正好瞧见了老人的侧脸,那是多么的憔悴,多么的沧桑。走路时,身体也在颤抖,好像马上就会倒下去。但尽管如此,老人的脸上透露出了坚毅和刚强,执着的眼神使我心神一颤。
当我回过神时,天变得更加灰暗了,阳光彻底没了影儿,乌云越积越多,越压越低,雨水已在酝酿,我只好慌忙的奔离而去。
顷刻间,雨水倾盆而下,流个没完。我又看见了一个环卫工人,好像还是他,那个老人。雨水顺着斗笠流下,仿佛水围着他在打转,下个没完没了,老人从不叹气。只是走着,走着。这时,从远边本来一个黑影,近了,我发现是一个中年壮汉,雨水溅湿了他的衣服,脸上的刚毅仿佛和老人同出一辙。他跑过来,为老人撑开伞,说道:“爸,这么大的雨你怎么还出来啊。”老人听后,没说话,只是在中年人的搀扶下慢慢地走着,直到消失在雨中。
忽然,一阵彻骨的凉意惊醒了我,才发现我身上早已被雨水所淋湿,但我却不后悔,因为我见证了一个老人用自己的方法挥洒着生命,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写作指导:精读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在很早的时候,同时有三位年轻人为图书馆抄书。其中有一个人,抄书时非常认真,一切按照原样来抄写,后来他成为一名书记员;还有一位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将不通顺的句子进行修改,后来这个人成为了着名的作家。最后一个年轻人,一边抄写,一边写笔记,将自己的观点、自己读书的体会、心得都记录了下来,不仅如此,遇到错误的观点,还进行大胆的批判。这个年轻人就是毛泽东。毛泽东一生藏书三万多册,他逝世后,工作人员整理了17年还没有完工,发现其中有1.7万册大都精读过,并做了眉批和笔记。
熟读文章,精读文章,才能领悟作品的内涵,获得对人生、对自然有益的启示。在阅读过程中,好的作品,好象在与读者对话,使读者和作者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情感的共鸣,使读者受到教育、启发。这样,读者就会有感而发,写出来的读后感才会生动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