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与施舍
quo;激动的泪水”,表达“无尽的谢意”时,他们的心灵是否已经被打上了一个“贫困”“穷人”的深深的烙印。填补利益的缺口,仅仅是救火的一杯水,心灵上的摧残,却是引燃烈火的一车薪。一杯水岂能灭火,一车薪却能扩大火势,孰轻孰重耶?
真正的帮助,不是揭开贫穷的伤疤,而是填上信心的土壤——在美国大萧条的背景下,在一个独臂乞丐的哀求下,你会给他钱吗?但是这个老奶奶并没有直接丢给他钱,她只是指着门口的一摞砖,让独臂乞丐搬到门后,然后答应给乞丐二十元钱。
在这么一个不合情理的要求下你会照做吗?可为了得到钱,乞丐还是答应了,当他最后搬完砖时,老奶奶并没有单纯地,冷冷地丢给他二十元钱,而是先给了他一条毛巾擦汗,然后再郑重地把二十元递到他手里,目送他离开。
乞丐得到的仅仅是二十元钱吗?这二十元钱的价值不再等同于面值,而是无价的尊严,还有自信!老奶奶没有以穷人和富人来分界他,而是把他当做一个普通人来看待。这才是真正帮助的意义所在!——果然,几年后,一个腰缠万贯的富翁,出现在了老奶奶家的门口,他是来报答恩人的——只不过他是独臂的。
相对于大张旗鼓,唯恐人们不知道的慈善活动来说,老奶奶保留被施舍者尊严的方式,才是值得那些“有爱心”的人们所汲取的——利益的缺失可以一夜恢复,心灵的创伤却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抚平。那些“慈善家”们啊!多一些真正的爱心吧!以几百,几千元的代价,在心灵上刻上流血的伤痕这可以说是帮助,可以说是爱心吗?嗟来之食,即便是骨瘦如柴,衣衫褴褛的丐人尚且不受。而现在社会上无无数数隐藏的“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