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与施舍
帮助与施舍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华民族一直都是一个慷慨的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哪里有燃眉之急,哪里就会有救命之水,伸出一双援助的手,已经成了一种本能,一种习惯。
可你有想过吗?当你“高贵”地往乞丐破旧的碗里投入“珍贵”的一元钱时,他会怎么想?当你看到山区的贫困儿童拿着“爱心捐助xxx元”,在众目睽睽下,在摄像机下,感谢“慈善家”们时,他们会怎么想?记忆无法移植,我们无法感受他们背后的辛酸与痛苦,可他们在那一刻,那一分,那一秒所遭受的尊严的摧残,我们难道也不能感受到吗?
当然,赐给别人一丝阳光,关心别人的人也会获得太阳般的温暖:太史慈之母备受孔融关怀,终于在黄巾贼犯界时,太史慈北海救孔融;宋江曾私放晁天王,最后陷于缧绁时,梁山泊江州劫法场。《三国》《水浒》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印证了被帮助者与被帮助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的爱,被帮助者用报答的方式得到尊严,用报恩的方式赢回自信。人与人之间,就有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感血脉的关联。
可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回报的人呢?反观社会上某些“慈善家”们,他们“帮助”是为了出名,他们“援助”的目的是敛财,这样的所谓“帮助”只能以红楼梦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上却也尽上来了”,只注重外套的光鲜亮丽,而不顾爬满蛆虫的内衣,这值得我们称道吗?试想一下,当那些需要心灵上的关怀与温暖的人,被迫站在台上,流下&ld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