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对水说:‘你看不到我的泪水,因为我在水里。’鱼对水说:‘我感觉得到你的泪水,因为你在我心里。’”一次在杂志上看到这一段话,泪水便不由得流出眼眶。记忆开始回旋,回到那一天。
从小和奶奶住在一起的我,对妈妈的感情远没有对奶奶的亲。稍长大些,妈妈的工作还是忙。总是早出晚归,总能见面却说不上几句话。她总是给我买好多好玩的好吃的。但我要的不是这些,我总以为她不知道,我所贪恋的只是一个温暖的怀抱,仅此而已。
上了初中,我越发觉得她不在乎我。我用定期的发脾气来证明她是否关心我。最严重的一次,我摔了屋里大部分的书,还不肯见她。我知道是我不对,可我不想道歉,不想。我收捡了所有的书,默默地把它们放回原处。一叠相从书中掉出册来,我信手翻开,里面有年轻的妈妈。妈妈抱着我,笑容仿佛是从心底里漾开,我的眼泪不听话地流出,我多希望妈妈能像小时候那样抱着我。再翻过一页是去年生日时拍的,我突然发现妈妈老了。岁月在她脸上刻下了几道深深的皱纹,从前乌黑的头发也夹杂了许多白发。我不知道她是什么时候老去的,这十多年的风雨,她又是如何度过的。我合上相册,走到她的门前,听到她在说:“我这些年总是想着赚钱,想让她过得好一点,可却忽略了她,是我对不起她啊。”我的泪水突然像决了堤似的喷涌而出,我冲了进去。妈妈很惊讶,但又说不出的欣喜。我叫了声妈,便扑进了她的怀抱。不顾泪水沾湿了妈妈的衣服。我边哭边说:妈我错了,我不该和您吵架。我不该和您吵架。我不该任性。妈妈笑着,轻抚着我的头说:“傻孩子,妈妈不怪你。以后妈妈会多关心你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好暖好暖,仿佛所有的一切都已不复存在,只剩我和妈妈。如果可以,我希望永远呆在她怀里。永远永远。
鱼以为水看不到它的痛苦,所以它怨恨。可它不知道,其实水什么都知道,因为它爱鱼。就像妈妈爱我一样。
【扩展阅读:小学生写作指导“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