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结束了。我觉得我这次真是考得太差了差,等妈妈告诉我的分数时,我惊讶及了,只有78分!不过我又觉得在意料之中。因为我这次作文只写了三五行,而且那三五行也是硬挤出来的。
全家人听到了这个消息都对我恨铁不成钢。爸爸妈妈还拼命地帮我找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作文。妈妈说我写得太真实了,不会灵活变通,而且不擅长借鉴。我也问了自己几个问题:为什么这次考那么差,为什么上次考第一名,这次距离那么大?我深刻反思了好久,都是因为我的几个一直存在的问题。
1、就是关键的时候常发呆。写字写到一半,都会看在一个地方一动不动。2、太骄傲了。奶奶经常跟我说:“你只考了一次第一名,不要骄傲,免得下次考差了。”没想到她说的那么快就变成真的了。3、觉得学习不是重要的,而是次要的。用来复习的时间我情愿用来玩,不要学习。我还要向罗楠楠学习,我做的不好的她都能做得好。
我以后准备这样改:1、考试的时候要一心一意,不可以三心二意和东张西望。2、不可以有一点点骄傲,就算考得好也要向比你分数更高的人学习。3、要把学习当做是重要的事。爸爸说:“学习的时候要认认真真地学习,玩的时候要痛痛快快地玩。”在寒假里我就要改掉以上缺点,在新学期突飞猛进,有个新面貌。
【扩展阅读:小学生写作指导“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之笔。
"点睛"之笔要精练优美,要耐人寻味,要恰到好处。"准确"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点"歪了,会弄巧成拙。不但"龙"飞不起来,还会使这条"龙"更加难看。
说了"点睛",再讲讲"添足"的事儿。
楚国有个人,祭祀后赏给手下的人一大杯酒。大家商量,几个人喝这点酒不够,决定在地上画蛇,谁先画好谁喝酒。其中一个人画好了,他看到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