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和智慧的种子,例如姚高峰老师,他戴着黑框眼镜,脸很长,形象有如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上课铃一响,他就开始用他抑扬顿挫的普通话,引领我们步入清新美丽充满知识的世界,我们的思绪就在出神入化的情节和意境中百转千回,流连忘返.平易的风格使我们乐意和他交流对一些问题的看法,譬如针对流行语"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他说,在他们读书时这话还有几分正确,但现在可就不对了,凡此种种,让我们的心在对未来的憧憬中激动不已.每次下课时,我们都觉得言犹未尽.
吃过晚饭,我或者是独自、或者是几个同学一起,提着铁皮桶下河洗衣.几百名学生在江边洗衣,以及一路上同学们的往返穿梭,形成了那时特有的一道景观.从校门口到河边有两里路.沿着校门外的大道笔直向东,横过九溪当时很繁华的街道,再下坡穿过一片橘园,就到了溇水江边.女生在上游洗,男生在下游洗,水浅的时候,男生还蹚水到河中间的小洲上去洗哩,顺便在齐腰深的水里玩几把狗爬水.曾几何时,下河洗衣的盛况已经随着岁月的流逝而湮灭了,因为当今的学生既不下河洗衣,也不在校园里洗衣,而是包给当地的村民洗.据说,单衣五角钱一件,棉衣一块钱一件.每天在傍晚上晚自习前,会看到学生们从背着背篓的村民们那里接过洗净晾干的衣服,再递上换下来的脏衣服.
那时候,从学校后面的太平山下一直到操场的数十米的校道两旁,长满了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这是另外一道让人怀念的景观.这些大树的树冠如穹庐,笼盖着校道,为校道洒下一地阴凉.这些大树,与校道后面太平山展翅的白鹤、西面古色古香的梅花殿与古钟,互为映衬,彰显母校幽雅的环境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寝室、教室、食堂、操场,从一处到达另一处,都要经过校道,于是,校道上就留下了我们稚嫩的串串足迹,留下了我们热烈的生活气息和真诚的青春感受.瞧瞧透过叶缝照在校道上的斑斑点点的阳光,闻闻从枝干和树叶中发出的沁人心脾的香味,听听小鸟在树上欢乐的歌声,疲惫的身心瞬间得以放松,进而升腾起"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的壮志豪情.
几十里外的熊家庄有学校的一块橘园,全体学生曾坐车去橘园里摘过一次橘子.温暖的秋阳照在黄澄澄的橘子上,照在千余双舞动的手上,场景壮观,令人生出诗意.剥一瓣橘子放进嘴里,清甜清甜的,不愧是从学校拉的粪尿灌溉的桔树结的橘子啊.下午,学校食堂的师傅给我们送来了饭菜,六年的时光中,学生都是到食堂里凭餐票买饭吃,只有这一次不要餐票,而且在野外吃,虽然饭菜品质与平常无异,我们却吃得格外香,可能是劳动的喜悦和欢畅充盈在心头的缘故吧.我曾邀三五个同学,在一个星期天,到九溪七里桥钻过一个至今未开发的山洞.微光下,我们四肢并用,小心谨慎摸索前进,出来时全身糊满了泥浆,一行人因感觉刺激而特别兴奋.这些事情,让平淡的学校生活增添了可圈可点的乐趣.
六年的时光飞逝而过,不经意间有一天,我们充满青涩味的中学时光戛然而止.
那天,体育老师照常喊着清脆的口令:"一二一,一二一!对齐,后面的对齐",我们却没有站在队伍里了.那天,小伙子大姑娘们意气风发地背着行囊,从校道上鱼贯而下,不约而同地注视操场:同学们正在随着喇叭的节奏,举手、抬头、踢腿:而学生人数,呦嗬嘿,还是我们在队伍里时那样多呢!
一刹那间,我们的心情,变得郁郁的了.
【篇三:难忘的中学时光】
“同学,你好,我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