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并不富裕,怎么说呢?是那种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吧!说实在的,真的,它来之不易,因为它我妈付出了一双原本看起来细滑的手。
白手起家,六年前,我妈不顾家人的迟疑,总算赶在开学前搬到街上,当时的目的很单纯,说到底,就是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我和弟弟学有所成。来时只带了两口锅和几个碗,还有几件半新不旧的家具,就这样开始了单调的生活,那时很穷,穷到走在大街上都舍不得花钱去买瓶矿泉水,六七月的天,热死都绝不去买路边五毛钱一斤的西瓜,在那时的条件看来,这就是奢侈品。钱谈不上很重要,但似乎没有不行,终于,我妈决定开店。
店面是亲戚借给的,很小,小到放上一张案板?两张晾面的桌子就已经很挤了。从此,我妈开始了艰辛的创业路。擀面不容易,刚开始时,我妈因为种种原因,从而导致手掌心不止一次地肿起,她也克服了,就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要好好努力,争取改变现状。那双手,也随之愈来愈粗糙,愈来愈没有生机,我以为我妈会尽量放弃一些,比如:多休息一会儿,少擀几张面,但,我错了,错的有些悲凉,我太低估她了,她仅仅是买了些要用凡士林来涂手。相反,面越擀越多了。我不解,问她怎么不多休息些时日,我妈却说:“什么都在锻炼,手擀服了就不会肿了。”那一刻,无尽的心酸,我没敢哭,连在她面前我眼眶都没敢红一下,我知道,我如果哭会让她更有负担。
每一次,当我妈用那双粗糙的手摸我的脸,轻轻地问我最近的学习情况时,我都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但每一次,她都鼓励我不要灰心,继续努力。
终于,前年,我家买上了自己的房子,一百二十多平方米,宽敞明亮。去办房产证时,工作人员要求摁手印,当手印摁在纸上时,我哭了,几年地擀面,使我妈摁在纸上的手印根本看不出指纹,有的——只是一个大红的点,很扎眼,像火一样地灼着我的眼睛,刺痛感一下子到了心里,我欠我妈的,太多……
留在我心底的风景,其间,带着少许的灰色……
【篇二:留在我心底的风景】
潇潇细雨,把我叙写进无限缠绵中;小桥流水,让我重游他乡岁月;秋枫落叶,使我追忆起离别的伤感。留在心底的风景,定格在过往的无限感慨的江南。
江南的雨诗意尽染,飘缈似雾,迷离了眼前的巷角屋檐。潇潇细雨轻盈地飞入湖面,荡漾起些许凉意,清亮的雨珠附着窗檐,笑意地飘入浅塘,无依恋,无回首,只一瞬。雨水哼着轻快小调,散着清新,透着微凉,窗间留有一缕湿润。细雨在明瓦上跃动着生气,闪现着清澈透明;在灰瓦上坠落着朴实,模糊了窗前暇想。雨中浮着碎花伞,伞边轻落着雨滴,水晶般的雨帘为那伞中笑靥增添多少韵味。烟雨朦胧,淡如天际,声如琴丝。置身在这恬静又多情的雨季,仿佛人间一切喧嚣均湮灭在这望不透的烟雨中。
江南小镇,有座禹迹桥。桥边绿树已过百年,依旧守候着夏季。寻着大禹治水的足迹,踏着石阶,眼神游在石板上老的刻纹,或许是几条曲线,或许是不知名的物件,都是那样有神。坐在桥顶的石凳上,小镇尽收眼底,不远处的慈云塔似在诉说着莫测的风云,塔铃声声,催人心醉。俯视桥底,游人泛舟,幼儿戏水,水草招摇。倒映着的水阁木楼,绰约的身姿犹如一位古典美人,端庄,文静。流水承载着小镇的古色古香,带走了一段动人诗篇。禹迹桥是那孤独的老者,在江南小镇叙说着一段古老的回忆。
江南秋季是一首伤感的歌,谱写了一段离愁。烂漫在枝头的树叶已停止了舞动,只随着秋风轻轻摇曳着,飘零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