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伴着淅淅沥沥的雨丝,我和妈妈、姐姐来到了百花公园。
一进门,这里变成了绿色的世界,空气格外清新湿润,阵阵清脆的鸟鸣声从树叶间传来。
公园的广场上,许许多多的马生菜,红的、黄的、粉红的。展开它美丽的衣裙,开始一场精彩的舞会。再走近一些,就能闻到它的香味。我和妈妈、姐姐继续往前走,踏上一条红色的小路,两旁的草坪上,小草长得绿油油的,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上面安了家。我抬头一望,路两边的凌霄花开的绚丽可爱,像一只只精致的小酒杯。远远望去,像一条巨大的花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在百花湖边,荷花已经盛开了,好像一位位仙子,在舞池中翩翩起舞。含苞待放的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迟迟不愿意露出她那美丽的笑脸。荷叶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像一把把绿色的小伞,荷叶上的水珠,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宝石,在荷叶盘里滚动。
山楂树上,一串串小山楂,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孩子,探头探脑。可爱的桃子宝宝,身上长满了细细的绒毛。石榴园里可真热闹呀!小石榴们好像在比美呢!那些长着圆圆大肚子的石榴,像一只只倒挂着的或红或绿的花瓶,上面沾满了亮闪闪的水珠。小个子的,像一顶顶火红的小帽子。石榴树妈妈的手臂,都被这些沉甸甸的石榴宝宝压弯了腰。苹果树上,挂满了小拳头似的果子,让人眼花缭乱。
公园里,人们有的在踢毽子、有的在唱京剧、有的在拉二胡、还有的在散步。
雨中的百花公园真是美呀!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人物心理间接描写“四法”】
心理描写是通过剖析人物的心理活动,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划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除了直接剖析人物的心理,让人物内心独白或产生幻觉外,还可以通过对人物其它方面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即间接心理描写。这种手法用得好,同样能揭示人物内心的奥秘,刻划人物的性格,还可以增强作品的可读性。一般说来,人物心理的间接描写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神态揭示法
“表情神态是显示人物内心世界的镜子”。恰当地描写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神情,能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譬如在《故乡》中鲁迅先生是这样通过对中年闰土的神态描写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分别十几年的儿时伙伴相见,理应有说不完的相思之言,道不尽的欢快之情。但是,中年闰土与“我”相见之后,只是脸上“现出欢喜”之情——内心是高兴的,然而随“欢喜”同时现出的还有“凄凉”。这说明经过半个世纪的磨炼,闰土的头脑中烙上了封建等级观念的印记——儿时的朋友决不能与今天的“老爷”划等号,于是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闰土乍见儿时伙伴的喜与哀、酸与苦以及精神麻木等复杂的心理状态,在这种准确的神态描写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行动反映法
世界著名短篇小说之王契诃夫曾经说过:“最好还是避免描写人物的精神状态,应当尽力使得人物的精神状态能够从他的行动中表现明白。”可见,具有人物鲜明个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