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嘴角轻轻上扬,挑起一个弯弯的弧度;当眼眸微微抬起,盈出一束浅浅的光亮;当整个面部如此甜润,或微微颔首,或启唇露出皓齿。一切的美好,都从这个微笑开始。
脑海里依然保存着这样的一幕:那个娇小的女孩就这样背着大书包走进了这个班。座位上的二十多个同学和讲台上的班主任都那么地陌生。忽地想起,小学的生活已离她很远,昔日的挚友也各奔东西,这个陌生的地方,才是自己今后的家。
随便找了个座位坐下,环顾四周,老师正忙着准备开学事宜,其他同学正与刚结识的新伴聊得热火朝天,唯独自己孤伶伶地坐着,旁边空无一人。她蓦然体会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心情,是孤独。
门口,又进来一个女孩,高高瘦瘦,一头清爽的短发显得干净利落,长长的腿一步便稳稳地跨进门,看样子也是新生,却显得镇静、从容,丝毫没有女生的娇弱怯懦的摸样。她坐在位子上,一面欣赏门口那个女生的潇洒,一面嘲笑自己刚才的表现未免太过拘谨。目光一直聚焦在那个女生的身上,见那个女生的目光也落在了自己身上,她突然感到一种莫名的喜悦与激动。直到那个女生走到她身边坐下,拍了拍她的肩膀,她才从内心的欢呼出解脱出来。侧目,便是那令自己一生难忘的微笑。
那双大眼睛蕴满了友好的笑意,两片薄薄的嘴唇轻轻地抿起,嘴角上翘,挑一个弧。那笑容没有迷倒众生的妩媚,却格外的爽朗、阳光,让她看到了整个春天。
她只觉得自己呆呆地还了那个女生一个笑容。那女生告诉她,自己叫涵,她才回过神来,告诉那女生,自己叫楠。
于是,那一段纯真美好的友情便从这一个微笑开始,并且未曾结束。她时时感到,自己是命运的宠儿,得到了上天如此美好的眷顾。
清醒过来,才发现那幸运儿正是我自己。自己与涵的友谊,也正是从这微笑开始。电话铃响了,是涵打来的,才想起刚刚向她借的书还没去拿。提起包走出门,带着一脸灿烂的微笑,向涵的家走去……
【扩展阅读:小学生写作指导“点睛”与“添足”】
有这么一个传说:梁代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壁上画了四条龙。龙画好了,他故意不给龙点上眼睛,说什么如果我给龙点上了眼睛,龙就会腾云驾雾地飞走的。听到此话的人都以为他在说大话,没有一个人相信他的。此时有人执意要张僧繇给龙点上眼睛。当张僧繇刚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刹那间,电闪雷鸣,两条龙乘云上天,墙上只剩下那两条没有点上眼睛的龙。
后人借这个传说来说明文章在关键的地方加上一二句重要的话,文章的内容则更为生动,表达的意义也更为深刻。
有一位同学写了一篇题为《妈妈笑了》的作文。小作者不落俗套,另辟蹊径,记叙了令妈妈高兴的三件事情:
1、我克服了胆怯的缺点,独个儿睡觉,妈妈回来见了,高兴地笑了;
2、我把省下的零花钱捐献给"希望工程",妈妈知道了,满意地笑了;
3、奶奶的腰病犯了,我为奶奶捶背,这情景正好让妈妈撞见了,她情不自禁地笑了。
应该说,这三个材料都是围绕着一个中心的,反映了妈妈为我的点滴进步而高兴。走笔到此,也未尝不可,然而,小作者不满足于此,在文章结尾的时候,又加了下面一段话:"妈妈的三次笑,说明了她为我的进步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妈妈的三次笑,表达了她对我深深的爱意;妈妈的三次笑,寄托着她对我殷切的期望。"
显然,这些话升华了文章的主题,是"点睛&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