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乘爸爸的车出去,车上放的是经典情歌《心太软》。爸爸笑着说:“你小时候经常听的,还会不会唱啊?”我窘迫万分,说:“早不会啦!”“你小时候很喜欢的啊!”爸爸感慨良多地说。其实我怎么可能不记得。这首曲子我这辈子可能很难忘掉了。
我与这首曲子结缘的年龄早就忘了,反正自从我记事以来就有它的存在。爸爸那时非常爱这首歌,在他的“熏陶”下,我居然会哼了。虽然我不明其意,也会跟着唱几句。
小孩子于三四岁时是最有趣的了。因为那时既懂一些东西又很童真。我也不例外,于是出现了亲戚们口中经典的场景,当众唱《心太软》。
据众人回忆和自己的记忆,当时的场景是这样的。我站在姥爷的床上,拿着姥爷的手电筒充话筒,床上的枕头和被子组成舞台上的阶梯,大家就站在床边充观众。
然后我手执手电筒开始了人生第一场也仅此一场的个人演唱会。我开始唱道:“你总是心太软/心太软/把所有的问题都自己扛……”唱到一半居然忘词了,于是哼着哼着就蒙混过去,就差没说“大家跟着一起唱”,惹得“台下”一阵笑。由于“年少无知”我便以为台下观众相当满意,就更加大胆,毫无顾忌地继续狂唱。
这时表哥拿着一个大一些的手电筒,对着我照,舞台效果继续加温。我唱完一段后,忽然觉得灯光太刺眼,于是一人饰多角,立马变身导演,严肃地指挥道“下面的灯光请注意,下面的灯光请注意,灯光不要太亮。”“台下”立马笑成一团,平时爱笑的早已发出各式的笑声,不爱笑的也咧开了嘴。可我居然不受影响,保持严肃,好像非常敬业似的。然后又继续唱《心太软》。这次不再是立正着唱,而是学着电视里的明星边走边唱,在床上走来走去,跳上跳下,还不停地招手。“台下”早已笑得面部抽搐,腹部抽筋,就差没有流泪。场面由于太逗了的缘故一度失控。最后,我实在没力唱了,才停止下来。我唱《心太软》的场景成了大家心中的经典,以致于长大些后,每次提及此事我都相当尴尬。
这一曲其实并非十分好听,但是我现在听起来就总是觉得一见如故。我知道,这大概就是珍贵的童年吧!
一曲难忘作文600字
阳光明媚,一群老太太聚在凉亭里唱歌,我坐在她们中间,边听着她们用来自娱自乐的、时而走调的歌曲边画速写。
正准备收工离开,我从老人们平淡无奇的歌声中听见了几声乐器的声音,听起来就在不远处。我从没画过演奏乐器的人。于是抱着跃跃欲试的心态,我顺着那声音寻觅过去。
一棵桃树下,一位老人正如痴如醉的;拉着一把二胡,另一位稍微年轻一点的伯伯拿着乐谱和歌词和着旋律哼唱着。拉琴的老人坐在树荫下,把琴支在腿上,斜着肩膀。他的眼睛闭着,嘴入迷地半张着,头随着旋律的起伏和手臂的动作有力的甩着。他的手指看上去粗大笨拙,但在按弦的时候却出人意料的灵活,五个指头上下翻飞,像精灵般在弦上跃动,令人眼花缭乱。他的琴声时而轻松,时而紧凑,时而温柔,时而有力……琴声中透着鲜活的生命力和喜悦之情,这段演奏足以令我这样一个对戏曲没有任何兴趣的人不舍得离开,这令我感到惊讶。我痴痴地听着,竟忘记了我来这里的目的。
曲终之时,他身边已经围满了人。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