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必为后患。”
谋士郭嘉符合说:“袁绍生性迟疑,既便来攻,也不会迅速。刘备起兵不久,民心未附,力量不大,马上攻击,刘备必败。”
为什么曹操要放弃攻打强大的袁绍,不怕袁绍的攻击,而攻打弱小的刘备呢?
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曹操了解袁绍和刘备的才智、胆略和战略意图。在曹操眼中,袁绍不足为虑,因为曹操在与袁绍结盟剿灭董卓时,因为袁绍的自私和无胆识而错过了剿灭董卓的时机,使董卓迁都逃窜。在这件事上,曹操认为董卓是一个没有胆识和寡断之人。相反,曹操在围剿董卓中,发现刘备是英雄,有胆有识,而且结交豪杰人才,有野心。特别是刘备是汉室宗亲,故为曹操心腹大患。
二是袁绍已经兼并了幽州,实力已经很大。曹操如果此时主动与袁绍相斗,则刘备可能渔翁得利,即使不主动夹攻曹操,但也广收民心,实力逐渐坐大。特别是曹操担心的是,自己与袁绍相斗,可能两败俱伤,很长时间无力对付刘备,则刘备就可能有很长时间的扩张实力机会。
三是刘备实力弱小,而且民心未附,此时将其歼灭,然后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袁绍,是很好的战略抉择。
四是曹操看人,最主要的不是看现成的实力,而是看其发展潜力和志向意图。刘备与袁绍相比,刘备的志向、意志都比袁绍坚决。袁绍实力强大些,是因为袁绍自身出身于名门王侯,所以起点高。而刘备出身低微,虽暂时实力弱小,但发展潜力大。所以,在曹操眼中,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我们很多女人选丈夫,也要学习曹操的识人法:男人的富有,是祖上传下的,还是自己创下的。祖上传下的是暂时的富,而自己创下的,可以富裕一生。
所以,曹操决定攻打刘备,而对袁绍采取安抚麻痹之策。由此可见,曹操实质上是一个很高明的战略家。
有关曹操的作文
没有诸葛亮正襟危坐,羽扇纶巾的风流倜傥,没有关云长横刀立马,美鬤飘扬的雄壮英姿,没有孙仲谋弯弓射虎,驭驹提箭的豪情万丈。曹操,在《三国演义》的斜晖阡陌中,只是一棵背阳的古松。但在我的眼中,他却在苍劲中袒露着一颗琥珀般坚强且伤痕累累,老而弥坚的心。
我认为曹操是智慧的。聪明不是智慧,而仅仅是智慧的构成体系之一。真正的智慧是一种凌越本能的超拔能力:对人心的洞察力,对自我的约束力,对权力的掌控力,对贤才的包容力,对价值的认知力:
官渡之战始时,曹操是处于劣势的,而转折点便是袁绍军的粮草辎重基地——乌巢被曹操突袭,致使袁军粮草不济而溃败。也许大家都知道,《三国演义》中是许攸给曹操传递的这番消息,他和曹操的这次有趣会晤才是决定性的。我初读此处时还年幼,常常忍俊不禁。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细细想来,曹操的做法是有道理的。曹操起身迎接许攸时,连鞋都没有脱。那是多么的真诚呀!有人质疑曹操的动机是故意给许攸看,其实我也认为诚如是,但这又有什么要紧的呢?这不仅体现出了曹操并不是一个以私人感情为主的傻瓜(对于君主来说,以私人感情为主就是傻瓜),而且为自己以后招揽贤才打出了一张优秀的名片(对于真正的贤才来说,他们知道曹操的用意)。一个人有作秀的动机,看得到作秀之后的累累硕果而不去作秀,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换言之:一个人有做一件世俗公认的坏事的动机,也看得到做这件事之后的世俗公认的有意义累累硕果而不去做这件事,那才是真正的懦夫!曹操做了,做成功了!或许,这就是酿成人们看待曹操性格很复杂的原因吧。再说这二人之间的对话,首先曹操知道许攸的身份,他才会百般搪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