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与江南
春风与江南
如今的江南,无论经济﹑文化都是显赫的,而她并非原来就是这样。 中华民族的摇篮在中原。江南虽是沃土,但种种因素决定了她是后发的。江南,她的桃红柳绿,她的淫雨霏霏,都是静静的,无人赏识。 江南只待春风。 某种程度上说,江南的崛起要感谢北方游牧民族﹑感谢朝代更替的一次次战争。因为每一次中华文明的严冬都是江南春天的开始。 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匈奴等游牧民族攻下洛阳,掳走晋怀帝。流亡的晋室在江南建立了东晋。中原士族豪门和无数百姓纷纷南迁,开始了一场浩大的“衣冠南渡”。踏上江南这块处女地后,他们以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兴水利﹑筑城郭﹑垦田地,用勤劳和智慧奠定了今天江南的基础。 到了唐代,紧接着“开元盛世”的“安史之乱”,又使大批中原士族﹑百姓为躲避战乱而逃往江南,让江南得到进一步的开发。“收关之作”在宋代。“靖康之耻”,金兵灭亡北宋,掳走徽﹑钦二帝,宋室亦偏安江南。这引起一场更为浩大的南迁,超过了以往各次。就此,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彻底移到了江南,直至今日。试看,一拨一拨来自中原的移民好似春风,吹醒了江南的大地,使得原本沉静的江南成为了一片繁华富庶的热土。 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象,文明的火种在中原与江南之间像接力棒一样地传递,传递着春风和希望。国都被攻破﹑皇帝都被掳走,国家和文明还能存在,如此数次有惊无险,已属奇迹。更富有意味的是,每一次游牧民族驰骋中原,中华文明面临严冬,都使江南得到一次大的开发。 就这样,春风阵阵的江南成了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拉锯战中一个稳定的后院,在挺过一次次严冬后成长了起来,迎来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春天。 从曾经的荒蛮之地,到休养生息的安稳后院,再到今天经济﹑文化的领跑者,江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