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在刀刃上选择(转载)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雄,但从他的每一次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选择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自己的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不忘记恨恨地瞪了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
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
如果说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那么王国维的选择又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呢?
王国维可谓近代大儒,被人们称为古文化的煞尾者。而正是这样一代大儒,却在清朝覆灭之后随之而去了。对他的死,人们颇有争议。有人以为他是“铁杆”的晚清遗民,为“国”捐躯。而我却同意余秋雨先生的意见:他是死于一种文化。
王国维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终身濡染的封建文化随着清朝政权的倒塌而淡化以至没落时,他这一隶属于这种文化的人心怎能没有一丝颤动?他的心在泣血。“活下去吗?”环顾四周无所留恋,曾经沧海的人对一切都已不太在意。他已没有了目标,因为,当时没有一件事,没有一个人可以作为他这个大儒的目标。“死吗?”可这样的死有人在意吗?是否值得?为一种文化的没落而死?一种文化的没落预示着另一种文化的兴起,但这已不属于他了。
心在刃上蹭了许久,血流一地,将一切涂成红色。王国维便在这红色中做出了选择。玉殒香
最新热点 | 最新推荐 | 相关文章 | ||
16岁的天空——泪水 原地徘徊,还不是一样 母亲的悲伤 拥有青春 他在我记忆深处 雪 瘦西湖印象 永久的铭记 onelobor(翻译文) pleasebebrave。 |
旁边的旁边 文学的墨香 牛肉面之美 一张纸的厚度 阴影是阳光的背面 原来你已不在 以承担为话题的作文 边走边想 倾听自己的心跳 情系母校 |
心在梦中飞 心在海上行 信心在,梦就在 伤心欲绝,心在流血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