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自然,会使你把城市的喧嚷芜杂、灯红酒绿抛至九霄云外;亲近传统,会使你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到自豪;亲近家人,会使你体会到父母对自己强烈的爱,也学会了去关心体贴家人。
有了亲近,一切都会变得更加美好。在元宵佳节,寒假的最后一天,妈妈说带我一起参加温州仁爱义工慈善活动,我有了一次亲近仁爱的机会。
午饭后,我们就出发了。一开始,我兴致勃勃,为自己能够外出下乡感到十分高兴。但当我到达那位贫困的八十八岁孤寡老人家时,我就高兴不起来了。虽然春分早已到来,但是冷空气才刚刚席卷这片土地,木头房子上的黑瓦还披着久未消失的银装,我们也早早就裹得严严实实的了,羽绒服、厚棉裤、雪地靴,哪一个不是只露出与白雪不相称的黑眼睛?而老人家只是披着单薄的棉衣,穿一双破棉鞋,戴一顶别人捐的用毛线织成的帽子——也是破破烂烂的。
我们的义工们二话不说开始了行动,为老人而忙碌着。几个人抖出新衣服、袜裤,替老人换上;几个人开始生火提水,为老人煮一碗汤圆;几个人端来热水,给老人洗脚;还有人给老人剪了指甲。我们一丝不苟地做着,仿佛自己已经成为老人家中的一员。当他露出久违的笑容后,我们一群人也开心地笑了。
与老人挥手告别,我们又来到了一户政府修建的矮平房,里面住着一位当地小学的好学生。只因家境贫寒,还有弟弟需要抚养,险些交不上学费。我们也给他们送去了礼物和温暖的祝福。
看着义工队的叔叔们把带来的被子、棉衣、棉鞋递给这些孤寡老人;看着阿姨们将一些学习生活用品交到这些孩子的手中;看着叔叔阿姨可亲可爱的举动,看着这些爷爷奶奶和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感受到了只要我们带着善良和美好的情感来亲近这个世界,就算是一个小小的善举,也会把仁爱的永恒在一瞬间收藏。
【写作指导:小学生怎么写好作文的结尾】
结尾是作文的最后一道重要“工序”。精彩的结尾被称为“豹尾”。文章有了精彩的“豹尾”,就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文章有了精彩的“豹尾”,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感染力。
那么怎样的结尾才算“豹尾”呢?所谓“豹尾”,是说文章结尾不仅要笔法简洁、明快、干净利落,犹如豹尾劲扫,响亮有力,给读者以咀嚼回味的余地,还应该追求美感,给予读者美的享受。特别是对于考场作文而言,好的结尾更能在“最后一响”之时再次感动阅卷者,使之出手慷慨,从而获得高分。
下面我教大家几种比较实用,掌握起来也比较快的结尾方式,同时也希望能引发同学们的对结尾方法的思考和研究。
一、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篇末点题、首尾呼应,即结尾或呼应题目,或呼应开头,这种结尾方式能使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同时又能唤起读者心理上一种首尾圆合的美感。
例如:文章《闪光的女工》,文中的“闪光”是题眼,也是文章的中心。()其文章的结尾是“职工都称她‘只知拉车,不会松套的老黄牛!’党委连年评她为‘优秀共产党员’”。这样的文章用群众对她的好评和党委给她的荣誉结尾,呼应题目“闪光”。
二、引经据典,言简意明
来源:https://www.98523.com/chuzhong/chuer/201402/204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