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如灯
信念如灯
信念,作何解释?翻开《辞海》,解说如下: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看法。
信念如灯,司马迁曰:“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明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报任安书》)意思是:古代拥有财富、尊位而姓名埋没的人,不可胜数,只有卓越超群的人才为后人所称道。文王被拘禁在里时推演了《周易》;孔子在困穷的境遇中编写了《春秋》;屈原被流放后创作了《离骚》;左丘明失明后写出了《国语》;孙膑被砍去了膝盖骨,编著了《兵法》;吕不韦被贬放到蜀地,有《吕氏春秋》流传世上;韩非被囚禁在秦国,写下了《说难》《孤愤》;(至于)《诗经》三百篇,也大多是圣贤们为抒发郁愤而写出来的。所有这些作者都是心中感到抑郁不舒畅,他们的思想观念不被当时的人们接受,所以叙述所经历的事情,让后世了解自己。例如左丘明眼瞎了,孙膑的腿断了,毕竟不能为世所用,于是,回家著书,抒发心中的郁愤,想留下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思想。然而,是什么“魔力”驱使他们能在那样恶劣情况下支持下去呢?正如拙文之题:信念如灯!
信念如灯,于前路风雨飘摇、暗无天日之时;信念如灯,于“山穷水尽疑无路”之际;信念如灯,于九死一生之地……
曾经很喜欢一个哲理故事,是n年前在报纸上看到的,题目忘记了,讲的是:一个瞎子跟随一名盲人乐师学二胡,可是,这名盲人乐师没过多久就去世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