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午后,柔和的阳光照映在芝溪河上,在宽阔的河提上,有散步的,有做操的,还有小孩子在快乐地做游戏,远处传来了老人的歌声,人们欢歌笑语,悠闲自在,好不惬意。一位老奶奶正带着小孙子在步行街悠闲地散步,小孙子又蹦又跳,像一个活泼可爱的小松鼠。
祖孙俩走着走着,突然,一辆像施了魔法的摩托车向他们飞驰而来。有人不禁惊呼起来:“危险!”这时,孙子大声地呼救道:“救命啊!”(老奶奶被吓得惊慌失措。)
眼看着就要撞上祖孙二人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位身穿夹克、面容清秀的年轻人挺身而出,他奋力一扑,把这祖孙辆推开在了马路旁,用双手艰难地支撑着摩托车。就这样,这位年轻人把这对祖孙俩的命挽救了回来。
年轻人满脸是血,衣服破烂不堪,地上到处都是血迹,腿好像也折断了。大家急忙打开电话拨打急救电话“120”,并且还通知了年轻人的家人。一位老爷爷赞叹地对年轻人说:“真是见义勇为的好人啊!”
不一会儿,急救车到了,年轻人被送上了车,大家依依不舍地向年轻人告别。此时,这对祖孙俩望着急救车,流出了感激的眼泪,老奶奶对孙子说道:“这年轻人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们应该感谢人家,走,我们到医院去看看他吧!”
围观的人群一边议论着,一边匆匆地散开了。我在心中默默地为这位素不相识的叔叔祈祷,希望好人平安无事。
【扩展阅读:指导小学生写作的有效方法】
一、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捕捉写作的素材
学生写作的源泉来源于生活。要想让学生喜欢写作文,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写作文的源头。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又是丰富多彩的,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能把平凡生活反映出来,这对学生写作来说具有重要意义。叶圣陶老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平时多留心观察生活,多参加实践活动,才能积累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和感受。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我注意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经常安排一些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的活动。如利用周末或妈妈的生日、母亲节、妇女节等时间,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亲身体验一下父母平时的辛苦,并把劳动的过程、父母的反应、自己劳动后的心情和感受写下来;观察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它的样子特点、生活习性和自己之间发生的有趣事情,以及对它的喜爱之情表达出来。如果学生平时能够养成多看、多听、多思、多问的好习惯,日积月累,就丰富了自己的作文材料。
二、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的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并做好读书笔记。我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