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童年时期都有很多烦恼,而成长中的烦恼就像海潮般一样地涌上心头。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下来,我一次又一次的问自己,何时才能停下来。
记忆里童年的时光总是美好。我沿着幽深的走廊往回奔,直到少时的容颜在模糊的空间重新绽放。我回到儿时,看到了五六岁的我,看到别人去读书的时候,看到别人背着书包上学,还会有休息日,很羡慕。于是又盼着快点儿长大,就这样童年的时光在天真浪漫的等待中慢慢流走。当我长大时,才发现这是我一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它是那样短暂,所有美好的回忆都在那里隐藏—春天的气息,夏天的喧闹。
突然有一天我终于上学了,谁知梦想与现实相差很远,学校的生活与我心中的梦想的学生生活完全不一样,繁忙的学习和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我的童年自从跨入学校开始,童年的快乐结束,剩下的全是随着年龄的变化所带来的许多烦恼。
我自从上了初中后,大人们不再把我当找小孩时,我才发现自己长大了。我现在回忆起上幼儿园时,希望自己长大,可是现在发觉童年时期才是我最向往的时期,一直到现在……大概对未来的无知,又是对未来的憧憬,驱动着我向往未来,现在我开始怀疑……怀疑未来是不是更可怕,因为太多现实使我明白生活的难,在我长大的同时,挫折也随着我成长,我既逃避又期盼着未来,期待着长大的自由,我不停的在期盼与回忆中徘徊。在过去于未来间生活。好像忘记了现在,但是我确实生活在现在。
烦恼是我的克星,因为烦恼使我变得不自信,影响我的心情,没有好的学习态度,成长中的烦恼就像叶子的命运,无论怎么千回百转,也无法抗拒时间的力量。往事如风,青春如梦,过去就像云烟,岁月无痕,经历的一切,流逝的年华告诉我前方的路不会一帆风顺,只有走向正确的路,勤勤恳恳的往前走,成长烦恼自然多,领悟的人生道理也不少。
【扩展阅读:写作指导,中学生如何提高写作能力】
很多同学怕写作文,常常为此苦恼。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有的苦于没有东西写,有的不知道怎样串成文章,有的担心写不具体。
我认为,中学生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必须从积累材料和训练表达这两方面入手。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同学们积累材料,主要有以下途径:
一、阅读与摘记
这里的阅读不仅仅是指语文课内的阅读,更不等同于语文课本的学习,还包括大量的课外阅读。只凭借语文课内的阅读,是难以满足积累语言材料的需要的。早在50多年前,叶圣陶先生就指出:“国文课本为了要供同学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工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一本语文书,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国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书,越多越好。”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有阅读的条件,同学们可在图书室借书,也可以自己订课外书,或者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对于一本好书,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古诗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的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文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而我校的读书笔记,这个时候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