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起大山的面纱(上)
从大山那边走出来。定居于这五彩缤纷的大都市,屈指算来已有27个年头了。不间断地从报刊媒介上看到莲花山区的消息,特别是本市客家宗族古民居建筑群,还有那发现了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刺杉椤——恐龙时代大型古代动物的天然食物的原始次森林。竟在我“上山下乡”的的河母大队(现蔗内村)范围之内。
尽管岁岁年年都会抽出时间去寻找我那份地缘并不遥远的乡情,重温那令人难忘的少时踪影。但真要上一趟报纸上炒得纷纷扬扬的金光湖,却也非下一番决心不可。今年国庆期间,总算逮到了机会,邀上几个好友,一群人快乐的出发了。 莲花镇政府所在地宽敞柏油路尽处往左拐便是原始森林的入口处。吉普车沿着蜿蜒崎岖的便道,颠颠簸簸跳跃进山,小峡谷中耸起一道大坝。一汪满满当当、泱泱浩浩的绿水扑入视野。当年筑坝是为了使缺水的平原地带引水灌溉农田。大坝旁的小屋里面住的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大叔,负责开闸放水。 举目环顾,湖不算大,湖面极平,如同刨刀刨过似的幽静地倒映出紧围的山峦。修长的绿竹。每当清风徐徐吹拂,灼灼秋阳在湖面上撒下万点碎银。最美的当然是那湖水,绿酽酽碧盈盈的,清澈透明。一部淘沙水泥船泊在湖边,橘红的颜色更是衬得青山绿水更加美仑美奂。岸那边一座人民公社时期的小电站上“毛主席万岁”的标语依稀可辨。小水电给山村带来了光明,也留下了上一代人当年“农业学大寨”时苦干实干的精神。
车到村口,一条平坦的水泥路使人心情豁然开朗,那是村民投人投劳,政府出资修通的出村道路。晨风吹拂下,肩负背包,打着旗帜的厦门大学绿色保护组织的男男女女,已经迎着晨曦下山来了。他们从坂头水库途经许庄、黄地野营扎寨,整整三天的功夫。早些年,村民说抄小路是五里路,而盘山公路却何止五公里。山路弯弯曲曲、坑坑洼洼,迎面驶来的摩托车也要避到一旁,吉普车才可勉强通过。从山腰里俯瞰南山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